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合同未约定赔偿金额?法律这样划定赔偿边界
时间:2025-09-20 16:13:50 来源: 作者:
合同未约定赔偿金额?法律这样划定赔偿边界
一、法定赔偿原则:以实际损失为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合同未约定赔偿金额时,违约方需赔偿守约方因违约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范围。这一原则被称为“完全赔偿原则”与“可预见性规则”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平衡守约方权益保护与违约方责任限度。
案例解析:
2025年厦门某贸易公司与上海供应商的买卖合同纠纷中,供应商因原材料短缺迟延交货3个月,导致贸易公司错失销售旺季。合同未约定违约金,但贸易公司提供了销售合同、库存积压照片及行业利润报告等证据,证明直接损失(仓储费增加)和可得利益损失(预期利润减少)。法院最终支持赔偿金额为直接损失的100%与可得利益损失的60%(因贸易公司未及时寻找替代货源,存在部分过错)。
关键点:
实际损失的举证责任:守约方需提供发票、合同、第三方评估报告等证据,证明损失与违约行为的直接因果关系。
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需满足“确定性”(如已签订下游销售合同)和“可预见性”(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能合理预见)。
减损义务的适用:若守约方未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如未及时止损、转售货物),扩大部分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二、法定赔偿的计算方法:三步确定赔偿范围
第一步:确定直接损失
直接损失指因违约行为直接导致的现有财产减少,包括:
为履行合同已支出的费用(如原材料采购费、运输费);
因违约导致的额外支出(如紧急采购替代货物的差价);
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价值(如设备租赁合同中设备损坏的维修费)。
第二步:评估可得利益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需满足以下条件:
合同履行可能性:若合同因政策变化、标的物灭失等客观原因无法履行,不得主张可得利益损失;
损失确定性:需排除市场波动等不可控因素。例如,某股权转让合同中,受让方主张因转让方违约导致错失上市机会的损失,法院以“上市存在不确定性”为由驳回;
可预见性:以违约方订立合同时的认知为标准。例如,某技术转让合同中,转让方作为行业专家,应预见技术缺陷导致的受让方生产停滞损失。
第三步:综合调整赔偿金额
法院或仲裁机构可能根据以下因素调整赔偿金额:
双方过错程度(如守约方是否隐瞒关键信息导致违约);
行业惯例(如建设工程合同中,迟延交付的违约金通常按日0.05%计算);
公平原则(如赔偿金额过高导致违约方破产,可能酌情降低)。
三、未约定赔偿金额的救济路径:协商、调解与诉讼
1. 协商补充协议
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明确赔偿标准,例如约定“违约方按实际损失的120%赔偿”。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补充协议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申请行业调解或人民调解
厦门某跨境电商与物流公司的运输合同纠纷中,双方通过厦门市贸促会调解中心达成协议:物流公司赔偿货物价值的80%,并免除后续运费。调解协议经法院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
3. 提起诉讼或仲裁
若协商、调解失败,守约方可向法院起诉或依据仲裁条款申请仲裁。2025年司法改革强化了在线诉讼的普及,厦门中院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审理,当事人可通过“福建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提交证据、参与庭审。
诉讼策略建议:
优先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防止违约方转移资产;
申请法院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损失(如工程造价鉴定、利润审计);
引用同类案例裁判规则,增强说服力。
上一篇:合同解除损害赔偿全解析:2025年最新范围与计算标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浩云动态RELATED
更多>>最新案例NEWS
更多>>2023-11-27
一般请律师打官司要多少钱?2024-11-18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判决:法律原则与案例分析2024-10-25
遗产继承纷争:案例剖析与法律启示2024-10-24
离婚财产分割中的遗产继承权解析2024-08-06
工程合同纠纷法律解析案例:工程完工后对方以质量为由不付款2024-08-06
浩云律所助力企业破茧重生:成功代理广告企业破产清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