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索赔双倍工资?法律标准与实操指南

时间:2025-10-10 11:28:11 来源: 作者: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索赔双倍工资?法律标准与实操指南

  在劳动关系中,书面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依据。然而,部分用人单位为规避责任,故意拖延或拒绝签订书面合同,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这一规定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具体操作中需注意计算标准、时效限制及证据收集等关键问题。

  一、双倍工资的法律依据与适用范围

  法律条文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该条款旨在通过惩罚性赔偿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

  适用条件

  时间范围: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例如,劳动者于2025年1月1日入职,则双倍工资计算期间为2月1日至12月31日。

  例外情形:若因劳动者故意拖延、提供虚假信息或不可抗力导致未签合同,用人单位可免责,但需承担举证责任。

  无固定期限合同衔接:满一年未签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后不再支持双倍工资,但用人单位需补签合同。

  二、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与实操案例

  计算基数

  约定优先:若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明确约定了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则以此为基数。例如,约定月薪8000元,则双倍工资差额为8000元/月。

  无约定时: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如年终奖)、福利性补贴后的金额确定。例如,劳动者月收入10000元,其中加班费2000元、奖金1000元,则基数为7000元。

  最低工资保障:若计算基数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执行。例如,某地最低工资为2500元/月,劳动者实际收入2000元,则基数按2500元计算。

  计算期间

  双倍工资最多支持11个月(即用工第二个月至第十二个月)。若用人单位满一年仍未签合同,则自满一年之日起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此后不再支持双倍工资。

  实操案例

  2025年某市法院审理的“销售员双倍工资案”中,劳动者小李于2025年3月1日入职某公司,未签合同,月薪由底薪5000元+提成构成。2025年12月离职后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法院认定:

  提成属于非常规性奖金,不计入基数,按底薪5000元计算;

  计算期间为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2月28日(共11个月);

  最终判决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55000元(5000元×11个月)。

  三、维权路径与证据收集

  第一步:固定劳动关系证据

  需提供以下材料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工资支付记录:银行流水、工资条(需显示用人单位名称);

  工作凭证:工牌、工作服、考勤记录(需有用人单位盖章或负责人签字);

  沟通记录: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邮件往来(显示用人单位安排工作);

  证人证言:同事出庭作证或提供书面证词。

  第二步:计算仲裁请求

  明确金额:根据上述计算标准,确定双倍工资差额总额;

  附加请求:可同时主张未签合同期间的社会保险补缴、加班费等。

  第三步:提交仲裁申请

  管辖选择: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申请;

  材料清单:仲裁申请书(一式两份)、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材料(一式三份);

  时效注意:需在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此限,但离职后需在一年内主张。

  四、风险提示与实务建议

  时效风险:若超过一年仲裁时效,可能丧失胜诉权。例如,劳动者2025年1月入职,2027年2月才申请仲裁,因超过时效可能被驳回。

  举证责任:用人单位若主张免责,需证明未签合同系劳动者过错或不可抗力导致,否则承担不利后果。

  协商优先: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补签合同并支付双倍工资,若协商不成再申请仲裁。

  专业协助:复杂案件建议委托律师处理,避免因程序瑕疵影响权益。

上一篇:遭遇强迫离职如何通过劳动仲裁维权?法律程序与证据收集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