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对方公司倒闭后,货款追索的合法路径与实操指南

时间:2025-10-30 14:28:59 来源: 作者:

   对方公司倒闭后,货款追索的合法路径与实操指南

  在2025年经济结构调整期,企业倒闭现象频发。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注销数量同比增长12%,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成为重灾区。当合作方突然倒闭,供应商如何依法追回货款?本文结合《企业破产法》《民法典》最新修订条款,从法律程序、证据链构建、风险防控三个维度,系统梳理货款追索的实操路径。

  一、破产程序中的债权申报:黄金75天期限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45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自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实践中,法院通常设定75天申报期,这期间供应商必须完成三件事:

  证据链完整性审查

  需提交基础合同、送货单、对账单、增值税发票“四件套”。2025年杭州中院审理的某机电公司破产案中,供应商因缺失送货单原件,导致320万元债权被管理人核减40%。建议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将电子合同、物流轨迹实时上链,确保证据不可篡改。

  担保债权优先权主张

  若合同中约定了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条款,需在申报时明确主张优先受偿权。2025年深圳破产法庭判决的某贸易公司案中,持有质押仓单的债权人优先受偿率达82%,远高于普通债权37%的清偿率。

  补充申报的代价

  逾期申报虽可补充,但根据《企业破产法》第56条,此前已分配的财产不再补分。在东莞某电子厂破产案中,迟报3天的供应商损失了本可获得的15万元分配款。

  二、非破产程序下的追索策略:诉讼与执行双轨制

  当债务人尚未进入破产程序时,供应商可启动“诉讼+保全”组合拳:

  诉前财产保全的时效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4条,情况紧急的可在起诉前申请保全,但须在30日内起诉。2025年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数据显示,采取诉前保全的案件执行到位率达68%,未保全的仅23%。建议同步申请网络查控系统,冻结债务人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余额。

  股东连带责任的穿透追责

  重点核查三种情形:

  股东出资不实:202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第88条明确,股东未届出资期限转让股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法人人格否认:在某建材公司破产案中,法院认定控股股东与公司财务混同,判令股东在1200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恶意注销逃债:根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3条,未经清算即注销的,债权人可主张股东、董事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执行阶段的财产挖掘

  当债务人“人去楼空”时,可申请法院调查令,深挖七类隐性财产:

  第三方应收账款(要求债务人客户直接支付)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离岸公司股权架构 - 虚拟货币账户

  保险单现金价值

  养老金账户(限恶意逃债情形)

  拆迁补偿款

  三、破产财产分配顺序:普通债权的生存之道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3条,破产财产按三阶顺序清偿:

  第一顺序:职工债权全覆盖

  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基本养老保险等。2025年北京一中院在某车企破产案中,优先清偿职工债权1.2亿元,占破产财产总额的31%。

  第二顺序:税款与社会保险

  欠缴税款优先于普通债权,但滞后于职工债权。在某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中,税务机关申报的2.3亿元税款,最终受偿率达65%。

  第三顺序:普通债权按比例分配

  当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时,普通债权人按债权比例受偿。2025年上海三中院审理的某贸易公司案中,普通债权清偿率仅为18.7%,但持有留置权的债权人通过变卖存货实现100%受偿。

  四、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

  交易前风险评估

  运用企业征信系统(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第三方风控平台(企查查、天眼查),重点核查:

  涉诉案件数量及类型

  被执行信息及失信记录

  股权质押比例

  行政处罚记录

  合同条款设计

  建议增加三类条款:

  所有权保留条款:“货到付款,所有权随货款支付转移”

  连带责任保证条款:要求股东或关联企业提供担保

  仲裁条款:约定仲裁可加快纠纷解决效率

  动态监控机制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设置预警指标:

  付款周期延长超合同约定15天

  频繁变更开户行

  突然大规模采购后失联

  员工工资发放异常

  结语:法治化营商环境下的生存法则

  在2025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倒闭将成为市场出清的常态。供应商需从“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防控”,构建“法律工具箱+数字化风控”的双重防护体系。记住:每份合同都是风险契约,每次交易都是法律实践,唯有将合规意识融入商业血脉,方能在经济浪潮中稳健前行。

上一篇:企业破产重整与债务暂缓:法律框架下的自救路径与债权人博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