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新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继承分配的详细规定

时间:2024-08-12 17:22:21 来源: 作者:

   新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继承分配的详细规定

  新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继承分配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继承编,主要涉及继承顺序、分配原则、遗嘱形式及效力等方面。

  继承顺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的继承顺序如下: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特别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分配原则和标准

  均等分配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特殊照顾原则: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多分原则: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少分或不分原则: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协商原则: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案例解释

  例如,老杨夫妇去世后,遗产分配中,尽管次子已去世,但其妻赵某因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依法应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参与遗产分配。这体现了法律对丧偶儿媳赡养行为的认可和鼓励。

  优缺点分析

  优点

  扩大了遗产范围:新民法典采用概括+除外的方式界定遗产范围,只要是死者留下的合法财产,均属于遗产。

  增加了遗嘱形式:新增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提高了遗嘱的多样性和便利性。

  取消公证遗嘱优先效力:所有合法有效的遗嘱,以时间最近者为准,更加公平合理。

  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侄甥纳入代位继承范围,减少遗产无人继承的可能性。

  新增宽宥制度:继承人因法定事由丧失继承权后,可因被继承人原谅而恢复。

  缺点

  法条数量偏少:相较于其他国家民法典,继承编条文数量仍显不足,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现实需求。

  部分规定合理性存疑:如配偶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合理性,以及丧偶儿媳、丧偶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正当性仍有待商榷。

  遗产分割细化不足:虽然规定了遗产分割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如遗产价值评估、继承人协商机制等方面尚显不足。

  改进建议

  增加法条数量:进一步细化继承编内容,增加相关条文,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调整法定继承人范围:考虑将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直系晚辈血亲纳入第一顺序继承人范围,减少遗产“向旁流散”的现象。

  完善遗产分割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和继承人协商机制,确保遗产分割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强化遗嘱效力:进一步明确遗嘱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减少继承纠纷。

  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借鉴国际经验,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由专业机构或人员负责遗产的管理和分配,提高遗产处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上一篇: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破产宣告和破产清算的顺序呢

下一篇:放弃遗产继承权公证的流程是什么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