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试用期被辞退能否主张补偿?无效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与救济路径

时间:2025-04-30 13:25:28 来源: 作者:

   试用期被辞退能否主张补偿?无效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与救济路径

  一、试用期被辞退的补偿规则与法律救济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及第八十七条,试用期辞退的补偿规则需分情形判定:

  (一)合法辞退:无补偿情形

  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需在录用时明确录用条件(如学历、技能、岗位适配性等),并在试用期考核中留存客观证据(如测试成绩、工作记录、上级评价)。

  典型案例:某公司招聘程序员时,明确要求“具备Java高级开发能力”,试用期考核中因候选人无法独立完成项目模块开发,公司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法院认定辞退合法。

  劳动者存在过错

  包括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例如,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泄露公司商业秘密,或因醉酒导致工作事故,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补偿。

  (二)违法辞退:二倍赔偿金情形

  无正当理由辞退

  用人单位未明确录用条件,或无法提供客观考核证据,仅以“不合适”为由辞退劳动者,构成违法解除。

  赔偿标准: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例如,劳动者月工资1万元,工作3天被违法辞退,赔偿金为1万元×0.5个月×2倍=1万元。

  程序瑕疵辞退

  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如经济性裁员),或未将辞退理由告知工会,亦构成违法解除。

  (三)法定情形辞退:经济补偿情形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用人单位需证明劳动者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且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补偿标准:工作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例如,劳动者月工资8000元,因无法完成销售任务被辞退,补偿金为8000元×0.5个月=4000元。

  经济性裁员

  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需裁减20人以上或占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后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实务操作建议

  劳动者

  入职时要求用人单位书面明确录用条件及考核标准;

  若被辞退,可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留存复印件;

  3日内申请劳动仲裁,避免超过1年仲裁时效。

  用人单位

  制定《试用期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流程、指标及证据留存要求;

  辞退前与劳动者进行面谈,明确告知辞退理由及法律依据;

  涉及经济性裁员时,需严格履行法定程序。

  (四)无效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与救济路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以下情形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1. 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规则

  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

  例如,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技能证书入职,或用人单位以“不签合同不录用”胁迫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典型案例:某公司招聘时要求“本科学历”,劳动者伪造学历证书入职,后被公司发现并辞退,法院认定劳动合同无效。

  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例如,合同约定“劳动者自行承担工伤责任”“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等条款。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例如,约定工作时间超过法定上限(每日超过8小时、每周超过44小时)、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等。

  2.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劳动关系认定

  无效劳动合同自始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报酬。报酬标准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工资确定。

  赔偿责任

  因用人单位过错导致合同无效(如欺诈、胁迫),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未依法缴纳社保致劳动者无法享受医保待遇,需赔偿医疗费损失。

  劳动者权益保障

  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例如,用人单位以“不签合同不录用”胁迫劳动者签订无效合同,劳动者可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补偿。

  实务操作建议

  劳动者

  入职时仔细审查劳动合同条款,发现“霸王条款”可要求用人单位修改;

  若被胁迫签订合同,可留存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据,并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合同无效。

  用人单位

  制定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模板,避免出现“免除自身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条款;

  入职时要求劳动者提供真实学历、资格证书等材料,并留存复印件。

上一篇:职工试用期三天辞退需赔偿吗?劳动合同解除赔偿规则深度解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