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分享:

在线留言 message

姓名(*)
姓别:
电话(*)
留言:

注:“ ( * )”号为必填项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讯 > 行业新闻

破产程序:法律框架与最新政策解析

时间:2025-08-05 10:35:22 来源: 作者:

   破产程序:法律框架与最新政策解析

  一、破产程序的法律定义与核心功能

  根据2025年最新修订的《企业破产法》,破产程序是指当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通过法律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各方权益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功能包括:

  (一)债务清理与资源再配置

  清算程序:通过变卖资产清偿债务,终结企业法人资格,实现市场出清。

  重整程序:对有挽救价值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保留经营资质,恢复盈利能力。

  (二)债权人权益保护

  优先权规则:劳动债权、税款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清偿。

  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可参与重大事项表决,如财产管理方案、重整计划等。

  (三)市场秩序维护

  反欺诈机制:打击隐匿财产、虚假破产等行为,维护市场诚信。

  跨境协作:通过《会谈纪要》等机制,处理跨境破产案件,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破产程序的类型与适用条件

  (一)程序类型对比

类型 适用情形 核心目标
清算 企业无挽救可能或债权人放弃拯救 彻底终结企业法律人格,分配剩余财产
重整 企业具有重整价值(如战略新兴产业) 保留企业主体资格,恢复经营能力
和解 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债务减免协议 避免清算,实现债务妥协

  (二)启动条件与程序选择

  申请人资格

  债务人:企业法人可自行申请破产。

  债权人:持有到期债权的债权人可申请破产清算或重整。

  法院审查要点

  破产原因:企业是否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重整可行性:企业是否具备重整价值及方案可行性。

  三、2025年最新政策动态与实务操作

  (一)立法修订亮点

  预重整制度正式化:《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新增预重整章节,明确预重整协议效力。

  跨境破产协作深化:加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跨国界破产示范法》,建立跨境破产承认机制。

  (二)典型案例解析

  预重整成功案例

  案情:某大型企业集团通过预重整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重整成功。

  意义:预重整制度提升了重整效率,降低了司法成本。

  跨境破产协作案例

  案情:厦门中院认可香港破产程序,协助清盘人处置内地资产。

  意义:标志着跨境破产机制进入实践阶段,提升国际司法协作水平。

  (三)实务操作指引

  债权人

  参与预重整需签订书面协议并经法院备案。

  对程序转换决议投反对票需说明理由。

  债务人

  破产受理后立即停止高管职务。

  配合管理人审计,隐瞒财产可能构成妨害清算罪。

  管理人

  建立程序转换决策档案。

  对低价处置资产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结语

  破产程序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法律手术刀”,其制度设计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025年最新司法实践表明,破产程序的选择需兼顾债权人保护与企业拯救,通过预重整、跨境协作等创新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各方主体应准确把握规则,在法治框架内推动市场主体的有序退出与重生。

上一篇:破产程序终结后的法律实务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